香港人的 On-Call 生活
香港文職及專業人員總會在2018年進行的調查顯示,有七成人都因為上司、同事仍在下班後透過WhatsApp等通訊軟件溝通而感到生活受困擾,導致難以平衡工作與生活。
特別在Work From Home的工作模式下,我們更需要時常回覆訊息,以確保對方能聯絡自己。
那面對通訊軟件帶來的壓力,我們又應如何處理呢?
一、與同事商量回訊息的時間
研究人員 Iqbal & Horvitz (2007) 發現不少員工因擔心自己會錯過工作上的訊息而習慣開訊息提醒,一旦有新訊息便立刻回覆。
即使沒有訊息也會時不時檢查手機以免錯過任何消息,更因而導致工作上過勞 (burnout)。

建立工作溝通時間
為免上司和同事在非辦公時間找自己,大家可以先商量好彼此的「工作溝通時間」,而非辦公時間則會非定時回覆,遇到緊急情況才透過打電話等其他方式告知。
這樣就可以避免自己在非辦公時間因訊息而感到精神緊張。

二、將工作與生活分離
與工作相關的溝通建議可以使用自己平日不常用的溝通軟件,這樣便能在非辦公時間關掉該軟件的訊息通知。
有些人亦會使用第二部電話去處理工作上的事務。這樣做就可以在非辦公時間時放下「工作手機」,又可以把自己的工作和私人生活分開,從而讓自己與工作達至真正意義上的分離,而非無時無刻都在處理工作。

三、好好安排自己的工作順序
選定某幾個特定的時間點回覆訊息亦有助減低通訊軟件帶來的壓力。
很多時候工作到一半就會收到同事的訊息,自己下意識會先去回覆同事,甚至先完成同事的請求,而讓自己的工作進度落後。
不妨可以選定某幾個特定的時間點,又或者每完成一項工作後再檢查訊息,這樣就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之餘亦減輕長期留意訊息的壓力。

「秒回」文化影響正常生活
香港作為全球工作壓力最大的城市之一,不少打工仔都因為同事下班後的訊息而感到困擾,難以做到工作和生活的平衡 (work-life balance),讓自己的生活被這「秒回」文化所影響。
大家在下班回覆訊息時,不妨反思一下,這些訊息真的非常緊急而要「秒回」,還是只是自己因為沒有「秒回」而感到焦慮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