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成熟度
畢業已一陣子了,踏入職場後還是感到戰戰競競?初來報到不知如何與同事混熟、遇到問題時不知怎樣求救、被批評時不懂如何面對。這些都是每一位職場新鮮人必會遇到的問題。就讓我們用五個方法教你搞懂「職場成熟度」(Workplace Maturity) 吧!

一、說話要「講重點」
我們很多時都習慣將說話「拖長」來說,變相把整個對話過程變得耗時。別人聽完你說話不是不明白內容,就是要再追問詳情。大家可以參考 McKinsey 管理諮詢公司的「30秒電梯理論」,他們的員工規定要在有限的時間進行商業匯報。這除了要求講者將內容結果導向 (result-oriented),亦是在考驗你是否真的理解自己在做的事情。

二、巧妙的「語言偽術」
在工作時,我們都會很常與人合作。這些合作伙伴有機會是你的團隊成員、你的上司、或是你的客戶。在合作的過程中,我們難免會遇到「豬隊友」或遭遇「無心之失」的情況。即使遇到大問題時,你都很有衝動大罵對方,但事實上職場上只能以「凡事留一線」的方式表現。例如將「你有沒有搞錯」化為「你要不要再確認一次」,「我以為…」進化成「我們可以…」。

三、少說話,多做事
職場上難免多是非,我們也很容易參與在討論過程中。當然有時候我們也只是為了融入圈子,而只要在圈子內只擔任「聆聽者」的角色可以讓我們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麻煩。外人很多時都會只留意住你的行動力,所以在小休時閒談幾句後,就要學會立即回到工作崗位中勤奮工作,展現出你更強的處事能力。

四、挫敗後迅「反彈」
這裡提到的是「復原力」或是「韌性」(resilience)。我們總會在工作中遇到過錯,與其不斷沉湎於過去不能自拔,不如轉換角度,視每一次失敗都是成長和成熟的好機會。學會放下對自己的偏見,並從自己身上找到問題所在,同時尋找進步的空間。一次又一次的挫折就會成為你成長的踏腳石。

五、凡事學會感恩
很多人都習慣了身邊同事的工作風格和表現,很容易便會視身邊的事「理所當然」。其實,一句感恩的說話如「謝謝」或具體地說明感謝對方為你做過甚麼事,已經能給予對方鼓勵。除了讓你們工作得更像一個團隊,這亦能創造出一個舒服、清新愉快的交流環境。然而,你上一次發自內心對人的讚美又是何時的事呢?

更多職場心理學知識,歡迎追蹤以下社交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