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別再推卸責任 淺談職場上的旁觀者效應

旁觀者效應

「呢單嘢唔係我跟開㗎!」

相信大家在職場上都聽過不少這類型的說話,聽到時不免都會心想:「又推卸責任?」或者開會時上司問問題,會議室裏總是一片沈默,大家都會躲避上司的視線,想著:「這麽多人,一定有人會回答的!」然後繼續一聲不吭。這些現象就正好反映了職場上的「責任分散效應」(Diffusion of responsibility)。

「責任分散效應」是甚麼?

「責任分散效應」亦可以被稱為「旁觀者效應」 (Bystander effect),起源於1964年一單半真半假的事件。當時有38人目擊一位女士在紐約街頭遭受襲擊,卻沒有任何人選擇去阻止或報警,最後令這名女士在眾目睽睽下被殺。即使後來發現當時其實有人打給警察求助,但這件事仍引起了心理學家的關注,並進行了許多實驗和研究。最後他們得出了人越多的時候,我們會更相信「即使我甚麼都不做,也會有別人做出行動」,從而減低自己罪惡感的結論。那麼,我們可以如何解決「責任分散效應」?

一、認知到「責任分散效應」的負面影響

要解決一個問題就必須先認知到問題的嚴重性,而「責任分散效應」會造成社會惰化 (Social loafing),令同事們不願意主動付出。同事們會有「大家都還沒有做完,所以我沒完成工作也是應該的,畢竟我也不想吃虧」的想法,以此來降低自己的愧疚感。久而久之,同事們便會被自我說服,上司責怪之時亦只會推卸責任,以此逃避責罰。最嚴重的是這種現象會「傳染」,令公司整體的效率下降,生產力降低。

二、尋找一個領導者

每個人都有一種從眾心理 (Conformity)。當人們覺得有其他人和他們一起分擔責任時,大多數人都不願意做帶頭行動的人,不想做出決定,總是期望別人多承擔一點責任,然後自己就可以跟隨大部隊行動。所以,只要有一個人被推舉或自願成為領導者,願意多做一步去整合和分配工作給不同同事負責,自然就能令其他同事有目的性地開始行動。

三、公開並明確地分配工作

「責任分散效應」亦有提出當人們單獨要求完成任務時,會因為沒有其他人與自己分擔風險,而產生更強的責任感和更有效率地完成工作。研究亦有指出,當被很多人知道自己身負某項責任時,人們會因為面子問題而更努力地完成被指派的工作。因此,領導者分配工作時應該公開並明確地將不同部分的工作分配給個別同事,而非只是將整個項目交給幾位同事共同負責,從而避免同事們心存法不責眾的心態,只是懶散地完成工作。

四、引入獎懲制度

在職場上,適當的獎懲制度可以達成很多理想的效果。對於主動承擔領導者角色及出色完成工作的同事,公司應多給予嘉獎,從而達到鼓勵同事努力工作的目的。相反,那些沒有如期完成自己負責的工作,而且還嘗試推卸責任的同事就應該被懲罰,以此抑遏同事們敷衍工作的打算。如此一來,便可通過操作制約 (Operant conditioning) 在公司形成積極進取的氣氛。

五、定期檢視成效

儘管以上的建議有助改善「責任分散效應」,但也有可能過猶不及,例如同事可能會為了避免被懲罰而在遇到不合理的工作分配時,仍死扛著完成所有工作,最後令同事又累又不滿。因此,任何的措施或方案都必須要定期檢視成效,讓同事有渠道反映他們的感受,從而對措施進行適當的修改,令措施更貼合公司及員工的需要。

主動打破「責任分散效應」,比別人多踏出一步,除了可以提高團隊的效率,還可能會令上司注意到願意多付出、不怕吃虧的你,從而提升你在領導心中的印象,在將來有晉升機會時就可能起到關鍵性作用。所以從今天起,多試試在適當時候做一隻領頭羊,展現自己的潛力,令自己再也不是只會盲從的羊群中的一員,或許能在未來給你帶來想不到的驚喜。

更多職場心理學知識,歡迎追蹤以下社交平台。

最新上架職涯服務

zh_HKChinese

What Are You Looking For in Your Next Training?

Get Team Building Broch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