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 From Home 的5個誤解
疫情第四波來襲,Work From Home 的工作模式再次回到各打工仔的生活中。正在煩惱如何有效率地在家工作的你,又或是猶豫應否選擇WFH的你,不妨先了解以下五項大眾對WFH的誤解。
1. 在家工作易分心?
辦公室及家中的分心來源都各有不同,前者包括電話不停響過不停、附近同事的討論聲、上司突如其來的請求;後者則包括家庭成員的聲擾、社交通訊應用程式的引誘等。然而,分心與否取決於員工是否自律及對工作負責任。只要為自己每天訂下需要完成的工作,並嚴格執行,即使在家中工作仍能保持工作進度及水準。
2. 可以隨時隨地工作?
在家工作的確放寬了員工的工作自由度,但亦有着一定的局限性。即使工作場所轉換了,但工作的日程表依舊,員工仍要繼續與團隊成員、上司及客戶進行會議、視像通話等。所謂的「彈性」,其實是員工自我賦予的。只要員工在工作時間內完成當天所需的任務,剩餘的時間當然可以做自己想做的東西。這是因為相比在辦公室裡,在家工作減少了「被監視」的感覺。然而,除非你是獨立工作者,現今大部分工作都需要與其他人配合,意味住大家都要及時跟上對方的進度及工作日程。
3. 遙控工作 = 依賴科技 = 降低工作效率?
很多人認為不在辦工室工作就不能工作。事實上,疫情讓企業及員工意識到原來市場上有很多不同的線上工具可以促進溝通、工作分配及工作進度等。在科技的推動下,人們能更快捷方便地獲得即時的回饋 (feedback),例如讚賞、建議、認同等。以視像通話為例,它並不只限於匯報進度或進行討論。員工可以更直接地得到回饋,例如簡單的表情符號、鼓勵說話、甚至是共享文件的留言功能,一方面能增加他們對工作的動力,另一方面能更有建設性地改善及完成工作。
4. WFH = Work-life Balance?
當你以為在家工作可以將私人時間及工作時間分配得更平衡,事實上兩者的界線只會變得更模糊。因為WFH讓工作和家庭出現在同一空間,使它們更易成為衝突。Work-life balance 從來不是以時間定義,而是取決於自己心態上的調整。即使在家中工作,只要為自己設立清晰的時間表及工作空間,例如每天12至1時只會是用膳時間、工作只會到大廳做等,就能將「Work」與「Life」融合得更自然。
5. WFH 不是人人適合?
每個人都會有自己偏好的工作屬性,例如有人討厭被上司時常監管、有人比較內向對與同事交流感到不自在等。這一方面考驗了上司及管理層的人事管理能力,另一方面帶出了我們作為員工都需要清楚知道自己在WFH的環境下能如何充分利用自己的特性去妥善完成工作。
畢竟能夠在保障員工的健康下,同時在工作滿意度及生產力取得平衡,WFH亦是暫時最佳的做法。盼望在不久的將來,我們能夠享受一個健康、開心的工作環境及社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