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新開始,不少人都會在年初洋洋灑灑寫下一堆新年目標,如減肥、勤做運動、多飲水等。然而,你去年立下的目標,最終能完成多少個呢? 今年1月1號訂立的目標,你又開始實現了嗎?你是否曾有過:「沒關係,我農曆新年後再重新開始就好了!」的念頭呢?那麼你可能就墮入了「新開始效應」的陷阱。

怎樣的人最喜歡訂下目標?
大家喜歡在年初訂立各種計劃,其實是受到「新開始效應」(Fresh Start Effect)的影響。無論是新一年、整歲數(如30歲、35歲)或重要日子等,都是人們喜歡訂立新目標,改掉壞習慣的時候。新開始效應看似讓大家有一個機會重新出發,然而卻不一定完全是好事。一項有關實現新年目標的調查發現,僅8%人成功在一年後實現年初訂立的目標,原因是大部分人一直拖延開始的日子。所以新年目標失敗,亦可能與新開始效應有關係。

目的性地拖延
透過新開始效應訂立目標,有時反而會給予我們拖延的機會。一年有太多有標誌意義的日子,各種紀念日和節日層出不窮,會令人產生「既然我已經錯過了這次開始的時間,那麼留待下次才開始也可以的」錯覺。例如訂立了控制飲食的目標,在新年時卻會因與朋友聚會而告訴自己農曆新年再開始也不遲,到了慶祝過後又重蹈覆轍,結果到年尾時才恍然大悟,自己今年又沒有達成目標了。那麼我們可以如何避免新開始效應的陷阱呢?

目標要具體和有難度
目標是否明確會影響大家完成它的意願。目標愈具體愈好,必須要有想達成的數字目標、開始和完成的時間、包含每階段目標的時間框架等。同時最終目標亦要有一定難度,才能增加完成目標後的成功感,給予人們動力。如果目標太容易達成,就會讓人產生我遲一點開始也能完成的錯覺,從而引致拖延。當目標足夠具體和明確時,你達成目標的概率也會大大提升。

從 Baby Steps開始
踏出第一步永遠都是最難的,單靠自己的意志力就會給自己帶來壓力,反而令人想放棄。因此,第一步應訂下baby steps,從最小步開始,讓自己幾乎毋須意志力都能開始。例如長達一年的目標,首一兩個月的階段目標訂得愈短、愈小就愈好。當你成功踏出了第一步,就會發現目標沒有想像中難,然後便會自然而然地繼續朝目標進發。

善用誘惑綑綁(Temptation Bundling)
人性中存在著「當下偏誤」(Present Bias),也就是傾向於追求立刻的滿足,勝過持之以恆才能換取的報酬。對抗當下偏誤的一個好方法就是將即刻可得的獎賞,與長期目標結合,也就是將棒棒糖與苦口良藥搭配服用,例如在運動後獎勵自己吃一小份甜品。如此一來,這個長期目標就能在當刻也能讓你感到快樂與滿足,從而鼓勵你繼續朝目標進發。

目標公開及視覺化
我們很多時候會不自覺忘記自己的目標,到想起來時就已經失去了一開始的衝勁,因而令我們最後放棄。所以,我們可以利用一些物品將目標視覺化,將與目標相關的物品放在經常見到的地方,以此來提醒自己。我們也可以將目標告訴身邊人,讓他們在看見你沒有進度甚至與目標截然不同時,幫忙監察和提點我們。
其實目標不一定要在特殊日子才可以開始,無論是今天、明天都可以是踏出第一步的好時機。所以不要再被新開始效應所困,善用以上的4個小技巧,從現在開始就重新規劃好你的目標,讓你在年末時可以不再後悔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