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高智商的人尋共嗚 你有以下五個高IQ的問題嗎?

高智商的缺點

智商,又稱IQ (intelligence quotient),是大眾重視而且不斷想追求的,所以我們會不斷學習,從不同途徑增值自己。高智商看似很理想,能擁有更高的教育程度、更好的工作和更高的收入水平。 然而,有得必有失,高智商也會為人帶來困擾。

IQ

1. 難以建立社交關係

高智商的人比大眾較容易快速理解事物,所以在學習新知識時,會很快因覺得沉悶而導致不投入學習,以及更難與旁人建立關係。當別人趕不上進度時,高智商的人會不明白,並有可能失去耐性,為他人的愚蠢感到憤怒。

另外,高智商的人平日感興趣的話題也與其他人不同。當高智商的人興致勃勃地談論他們認為有趣的話題,其他人難以加入討論,也不明白其有趣之處,令人感到難相處,高智商的人也容易感到孤單。

2. 不斷滿足「期望」帶來的壓力

高智商的人較容易擁有不同的成就,例如:學習時的高分數、就讀高入學門檻的學科(俗稱神科)、投身於高收入的職業。種種成就令父母、朋友及上司對自己的期望很高,認為高智商就能一帆風順,不會失敗。

面對「高期望」的前提,他們不但因別人的期望而加重壓力,也會因對自己擁有更高期望,而把自己逼得太緊。若然沒有達到目標,雖一路上已算是不錯的成就,但也會對自己感到失望,認為辜負了他人的期望。

3. 缺乏失敗的經驗

失敗是每個人都想避免的事情。事實上,我們需要失敗才能累積經驗。每一次失敗都是走向成功的一步,至少你能知道哪一個方法行不通。除此之外,失敗時的心態更為重要。面對失敗所需的自我檢視、反省、振作及抗逆力是對成長很重要的元素。

可是,高智商的人在成長路比一般人較少擁有失敗的經驗。對於某部分的領域,高智商的人的確能較輕鬆成功,但不代表在日後的挑戰上都不會失敗。當遇到失敗時,由於沒太多的經驗,高智商的人需要更多時間才能承認自身的不足,在難關中走出。

4. 容易感到焦慮

有研究顯示,高智商的人與心理和生理上的「過度興奮」(overexcitabilities)相關,而「過度興奮」是指對環境威脅的強烈反應。心理上的「過度興奮」包括經常對事情感到擔憂並反覆思考,而生理上的是指身體面對壓力的反應。

所以,高智商的人比普通人想得更多,腦部功能更活躍。例如:他們可能會過度分析今天跟朋友談話的每一個字,和想像未來不太可能會發生的負面情況等。這些持續的擔憂及思考會觸發身體的壓力反應,令他們感到更焦慮。所以,在睡覺時,高智商的人的頭腦會不停盤旋思緒,阻止他們睡個好覺,導致失眠。

5. 患精神或心理疾病的風險較高

根據研究,高智商人士與情感疾病(mood disorders)及精神疾病出現的高機率有關,包括抑鬱、焦慮和雙相情感障礙 (Bipolar disorder)。就如上述所提及,高智商的人通常頭腦過度靈活,心理上過度興奮,容易不停反思,令他們容易感到焦慮,並因此有較大機會患上情感性疾病。事實上,沉思和擔心都是情緒障礙和焦慮症的共同特徵。所以,這個原因能解釋研究的發現,情緒障礙和焦慮症在高智商人士中極為普遍。

無論IQ是高是低,我們總會在生活中遇到不同的問題。畢竟每一個人的特質以及經歷就是獨一無二的,何況IQ不是決定我們成就高低的唯一因素。當中還有性格、情感管理 (EQ)、適應能力 (AQ) 等。有機會就讓我們再詳述其他個人特質吧!

更多職場心理學知識,歡迎追蹤以下社交平台。

最新上架職涯服務

zh_HKChinese

What Are You Looking For in Your Next Training?

Get Team Building Broch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