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職場應酬文化 酒聚飯局是職場的潛規則?

應酬文化

無可避免的酒聚飯局及應酬文化

放工後筋疲力盡,隔天早上仍然要早起,當你只想回家洗澡躺上床休息,卻礙於職場文化還要應酬上司同事。無休止的聚會交談簡直是噩夢,引發嚴重的社交疲勞,彷彿身心都快被榨乾。身為未來社會勞動力的你,又或者已經是上班族的你又認同這種職場文化嗎?

韓國的會食文化

原本的出發點是在平常硬邦邦的工作外加深彼此的認識,讓感情升溫。韓國人由大學開始的聯誼到進入職場,喝酒打交道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韓國的職場聚會對員工來說其實就是變相加班。

韓國會食的特點就是「續攤」,基本上分為三攤 (3차) 包括晚飯、去酒館喝酒、還要去KTV唱歌,出席率更可能影響升遷。結束後通常已經凌晨三四點,第二天早上仍然要準時上班。因此這樣嚴苛的職場潛規則讓很多新一代的職場新人吃不消。

日本的酒局文化 (nominication)

在下班後和同事與上司到居酒屋喝上一杯是許多日本上班族的生活寫照。Nominication是由日文 nomu (飲む) 和溝通 communication 結合而成的字,寓意利用酒精催化下的放鬆氣氛,和職場的夥伴們打開心房深入聊天、加深交流。有些日本人為藉此結識志趣相投的人,加強朋友之間的聯繫,甚至尋找潛在的戀人。

這種文化不只影響生活,也影響工作生產力。員工夜不歸家,上班宿醉又無法好好工作。日本老一輩通常一周要喝三到四次,在中小企業尤常發生。對那些不愛或不擅長喝酒,甚至覺得參加有壓力的人而言,這種活動可以說非常吃力。

香港也有應酬文化的潛規則?

相較於韓國和日本,香港的聚餐文化沒有那麼嚴苛,不會要求員工必定出席,但有時仍會有上司邀請的飯局或公司舉辦的聯誼,尤其是節日和年末。通常這些定期聚餐是讓不同部門的同事互相認識,增加團隊士氣。有人亦表示即使下班後的應酬很累,但也認同這個是了解上司處事風格和性格的好機會,從而避免之後不小心得罪而不自知。

拒絕聚餐 = 不合群?

在職場世界裡,飯局基本上是不可少的,尤其是想要在事業上發展順利的你更顯得身不由己。這些應酬甚至決定你能否融入團體、能否在老闆心裡留下好印象。有人說自己曾因為拒絕參加部門聚會而被標籤為不合群,之後甚至被老闆認為「不給面子」而處處刁難。

職場生活就是如此殘酷,同事間的普通聚餐固然可以缺席幾次,上司和公司舉辦的飯局就建議盡量抽空到場。即使可能有點不情願,但衡量飯局的必要,表達應有的禮儀是做人處事的一部分。如果真的太累或者著真的沒有空,也可以向負責策劃的同事交代和解釋原因,最重要是表達自己「想去而不能去」的心,令對方仍然感覺被重視。

為自己的時間重拾主導權

有些職場聚餐可能是一場心理戰,大家心裡都在盤算著如何可以在上司同事間留下好印象。有人因為不想有機會被排擠只好硬著頭皮參加;也有人堅持不會因從眾(conformity) 而逼自己做不必要的應酬。其實出席與否都可以由你自己決策,畢竟下班後的私人時間對工作生活平衡 (work-life balance) 都尤其重要。可以先衡量該次聚會的重要性,之後再決定要不要犧牲自己的休息時間。

更多職場心理學知識,歡迎追蹤以下社交平台。

最新上架職涯服務

en_GBEnglish

What Are You Looking For in Your Next Training?

Get Team Building Broch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