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返工的日子特別難捱?五個令你投入工作的小習慣

投入工作

很多人明明每天都是朝九晚六地工作,卻是總覺得自己每日完成的工作少之又少,既浪費了時間,又會被上司責備為甚麼效率這麼低。偶爾經歷以上的情況是非常正常的,但是如果你每天都有以上的想法,那麼你可能就是工作投入度不足。

Job Engagement

工作投入 (Job Engagement)

工作投入指的是在工作中長期保持積極,並完全專注的狀態。當一個人的工作投入度較高時,他就會更容易將自己的精力投入到工作中,並且更願意在工作中展現自我,進而提升整體工作效率。相反,當一個人的工作投入度較低時,他就會把自己從工作中抽離,並且很容易陷入 Quiet Quitting 的狀態。既然工作投入的影響這麼大,那麼以下五個令你更容易投入工作的小習慣就可能會對你有幫助。

一、「僧侶模式」 (Monk mode)

開放式辦公室近幾年越發普及。然而,研究顯示開放式辦公室反而會令員工的壓力增加,最主要的壓力來源是不斷的干擾和缺乏私人空間。由此可見,不受他人打擾的環境會令我們更容易投入工作,所以「僧侶模式」近年備受推崇,鼓勵人們每天將一段時間,最好是早上,固定為不受外界打擾,專心工作的「僧侶模式」。在該段時間中避免進行會議、回覆電郵等需要與別人交流的工作,以此提升工作效率。

二、走動式會議 (Walking meeting)

研究顯示,走動是其中一個最能刺激人進行創意思考的方法,而一般人們在會議中最需要的就是新想法。所以當我們遠離辦公桌,和同事一邊在公司附近散步,一邊進行會議,便能更有效率地提出新想法,同時保持身心健康。

三、善用耳機

普遍人認為在工作時使用耳機是不專業的表現,然而研究卻顯示耳機反而能幫助人們阻隔環境帶來的各種干擾,專注於自己正在進行的工作。不過,在工作時間使用耳機前,最好先和同事們溝通,理解他們對於耳機使用的看法,並解釋自己為何會使用耳機。與同事事先溝通好自己使用耳機的時間,才能避免誤會。

四、戒掉匆忙症 (Hurry Sickness)

在社會節奏明快的影響下,很多人都患有匆忙症,強迫自己每時每刻都必須要在做事,不能讓自己停下來。可是,匆忙症卻會讓我們長期處於極大的壓力中。特別是當別人看到自己的工作進度時,我們會更受匆忙症影響,讓自己更常出現焦慮。所以,我們必須理解忙碌不等於有效率,我們應該在適當時候放慢腳步,甚至短暫休息,以此來讓自己戒除匆忙症。

五、為工作設定界線

我們在工作時總是要面對各種各樣的要求。無論是上司的、同事的還是客戶的,我們很多時候都會選擇照單全收,並在不情願的情況下讓工作入侵了自己的私人時間,因而慢慢對工作感到厭惡。其實,我們並不一定要遵循所有工作上的慣例和要求,反而我們應該為自己在工作和生活中畫一條界線,跟上司和同事清楚表示自己在放工後或放假時需要暫停工作,以此來保持工作與生活的平衡。

與其成為一位瘋狂加班的員工,公司定必更重視效率高、充滿熱誠的員工,而這些員工往往都是工作投入度較高的人。所以從現在起,善用以上五個小習慣,讓自己慢慢掌握工作時的節奏,同時更喜歡自己的工作,更願意投入工作中吧!

更多職場心理學知識,歡迎追蹤以下社交平台。

最新上架職涯服務

en_GBEnglish

What Are You Looking For in Your Next Training?

Get Team Building Broch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