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求職面試,我們都希望將自己最優秀的一面表現出來,務求令面試人員對自己的印象加深。有人認為這種表現是一種面試技倆去突出自己,亦有人認為這種方法並不真實誠懇,是不當的求職行為。

面試印象管理大法
對於面試者這種表現,心理學家稱之為印象管理 (Impression Management) 。故名思義,它指的是人們試圖在互動中控制信息來影響其他人對自己及事情的看法,從而改變他人對個人形象的認知。一般而言,印象管理的手法主要分為以下幾種:
1. 自我提升 (self-promotion):提出自己過往的特殊成就,以換取對方對自己建立「能幹」的印象
2. 討好 (ingratiation):以奉承及關切以換取對方對自己的喜好
3. 模範 (exemplification):提出自己某一方面的能力與才華是其他人的模範
4. 脅迫 (intimidation):向他人展現出權力與懲罰他人的能力,令人認為他們是具威嚇性的
5. 懇求 (supplication):展現自己的較弱與不足,以換取他人的同情與協助

心理學家指出,人們總會在不同社交關係中有意識或潛意識地使用了印象管理手法。而且,使用哪一種手法以及頻率亦因着人的性格而異。例如:外向性較高的人一般會更常管理自己的印象、情緒不穩定性較高的人會較常使用自我提升的手段。
此外,印象管理並沒有好與壞之分。我們可以視之為日常社交的一部分。在面試過程中,一些面試人員可能更受某幾種印象管理影響,而另一些面試人員卻可以完全看穿及暸解到面試者的印象管理。

雖然印象管理的手法還有很多,但他們的功用都是展現自己不同的面貌,以換取一些目標,例如面試成功、升職、良好評核等。總括而言,印象管理的確有助我們達致一些社交上的目標,同時它卻可能為我們帶來別人一些奇異的目光。在社交與溝通過程中,大家還是最好以自己認為最舒適及合適的方法去表現自己吧。
更多職場心理學知識,歡迎追蹤以下社交平台。